恰逢小麦扬花灌浆时节,3月28至29日,2022年四川省“科技下乡万里行”小麦产业技术服务团首发活动在仁寿县举行。专家们深入仁寿县的田间地头,看麦田、看长势,通过技术培训和下沉式调研,为该县农户和业主带来了科技服务的及时雨,保驾护航粮食生产。
专家为农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
“一喷三防”防病害
3月28日下午3时许,在仁寿县珠嘉镇花园社区一块麦田的上空,两架植保无人机飞舞盘旋,卷起阵阵麦浪。当地近20户农户围成半圆,正津津有味地聆听小麦产业技术服务团团长、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樊高琼讲解“一喷三防”技术。
“前期麦架长势好,已经有了一个高产的架势。但还要做好病虫害防控,才能实现高产。现在麦子陆续谢花,又遇到降水,一定要再喷一次药剂,巩固赤霉病防效。”樊高琼扯起一把麦穗观察一番后说,“扬花期是小麦赤霉病防控的窗口期,今年小麦开花时遇到下雨,这种天气适合赤霉病发生。”
樊高琼的现场培训通俗易懂。据她介绍,小麦得了赤霉病就像人得了癌症。得了赤霉病的小麦,除减产外,还有一种呕吐素,人不能吃,喂猪也不行,这种小麦无论做食品还是饲料,最终危害的还是人。
有一农户插话说:“那我们就少吃点嘛。”樊高琼说:“那也不行。虽说国家标准规定 1 公斤小麦呕吐素含量不高于 1 毫克,没防控好,病粒多了,就要超标了!”
赤霉病怎么防治?樊高琼为农户开出了方子:“赤霉病要以预防为主。必须用药,时间在穗子抽出来后见花就打药,今年开花期雨水多,谢花时还需要喷药巩固一次。采用杀菌剂、杀虫剂、叶面肥、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一次性喷防,实现防病、防虫、延缓衰老和促进穗粒饱满。”
参加完培训,花园社区农户舒连福说:“麦怕绵绵雨,谷怕午时风。过去我不晓得小麦得了赤霉病咋个防治,今天才晓得在小麦扬花破口期打药才是关键!”
田间为业主支招
当天,小麦产业技术服务团还来到仁寿县方家镇水池村,在种粮大户范琨的麦田进行了一次下沉式调研。
范琨是一名90后年轻人,大学毕业后在银行工作,为了多挣点钱,2015年他返乡创业,流转4000余亩土地规模种粮,迅速成为后起之秀。此次小麦产业技术服务团到他地里进行“望闻问切”的下沉式调研,对他是一次难得的机会。
通过一番田间调查,专家们发现范琨种的小麦类型有两种,一是稻茬麦,二是旱地麦,小麦生产存在一定的问题:稻茬麦因为田间湿度过大,而徒生了不少杂草;旱地麦,又是才经过宜机化改造,许多土还是“生土”,干旱瘠薄,小麦植株瘦小,还遭过蚜虫危害。
“建议旱地小麦,蓄水保墒,满足小麦3月份以前的用水需求。提倡免耕,不翻土,减少水分蒸发,通过在下茬作物种一季夏玉米,用玉米秸秆覆盖土壤,既保水又增加土壤有机质,长期覆盖玉米秸秆,效果明显。”樊高琼告诉范琨,“针对稻茬麦草害严重的问题,则要开沟排湿,提前施用苗肥提苗促壮,草害防控要提前到 11 月下旬。”
范琨向专家们反映,因为油价、人工、机具、土地租金等成本居高不下,他目前种植小麦仅有 100元/亩的收益,远低于成都平原地区,他的愿望是把小麦种植收益提高到 300元/亩。
“只要技术落实到位,效益提升空间很大。就现有的投入,根据当年天气情况,合理运筹,注意时间节点,关键环节关键技术落实到位,亩产提升50斤以上轻轻松松。”樊高琼告诉范琨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country.scol.com.cn/shtml/scncrb/20220330/87729.shtml